必博娱乐,必博BBO: 网站必博娱乐,必博BBO ######### -> 必博娱乐,必博BBO: -> 正文

【云盛京】以艺术之名,“镌刻”红色信仰 ——诗画音乐剧《镌·刻》隆重上演

   作者:    来源:   编辑:李怡竹    发布日期:2021-07-05     点击数:[]  

7月5日,云盛京报道了诗画音乐剧《镌·刻》隆重上演相关情况。  

 

 

原文阅读:  

以艺术之名,“镌刻”红色信仰 ——诗画音乐剧《镌·刻》隆重上演  

“如何把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刻在青年一代的骨子里?”这是中国剧协副主席、沈阳大学评剧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冯玉萍教授的思考。作为教育者,她希望对青年人进行培根铸魂,进行党史的教育;作为文化工作者,她希望用作品打动观众,让红色信仰在青年人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7月5日19时,盛京大剧院隆重上演诗画音乐剧《镌·刻》。该剧是辽宁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和沈阳市2021年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计划重点项目。由中国剧协副主席、梅花大奖获得者、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阳大学评剧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冯玉萍教授担任策划、导演,沈阳市作家协会主席李轻松担任编剧,集合全国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演员组成创作班底,沈阳大学近百名学生参演,用新时代大学生的视角去理解、感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疫情视角下的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整部作品以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校园作为切口,以观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剧的形式,讲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在一个个历史节点中所彰显的大爱与担当。  

当大屏幕上出现金黄色的沙漠,鲜红的党旗渐渐显现,一尊尊造型各异的雕像挺立在沙漠上的党旗下,一块红绸在这些雕像的头顶漫过,像波涛,更像火焰,渐渐地与党旗融在一起……  

大屏幕上推出两个大字《镌·刻》。序幕气势恢弘,此时,画面却突然一转,聚光灯却聚焦到了沈阳一所高校。当疫情来临时,学生们的惊愕惶恐,学校老师们的牺牲小家为大家,白衣天使忠孝两难之下的抉择……  

校园,是整个抗疫工作的一个微小缩影,这个缩影却折射出了中国共产党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担当与情怀。  

图片

三个动情点,串起整部剧的魂魄  

虽然作品是以疫情作为切入点,但却没有局限于疫情本身,而是通过几个画面,串联出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大事件当中的担当。  

第一个动情点是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涛与爱人韩梅话别的场景。张文涛是心系学生的老师,韩梅是医院呼吸科的主任,马上就要连夜驰援武汉。二人的话别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精神,又有现实主义的奉献精神。  

第二个动情点是韩梅的老父亲绝别的画面,老父亲在弥留之际,女儿和女婿都在特殊时期的工作岗位上,都无法回到父亲身旁。“革命意味着牺牲和奉献,为了人民,夫妻俩只能忍痛。”  

第三个动情点是小米的故事。新生开学第一课,大家兴高采烈地坐在餐厅等着开饭,以为学校肯定会给他们准备好吃的,没想到最后盛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碗碗的小米粥。这时,学生巴特尔的妈妈格日勒讲起了小米的故事: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江南各大福利院出现了大量的弃婴,食物极度匮乏,孤儿们命悬一线。这时党中央做出重大决定,将江南孤儿转移到内蒙古,动员蒙古族家庭收养。于是,三千名孤儿经历了当时最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大迁移……是那些蒙古族妈妈们用小米粥将这些孤儿养大。看似平凡的小米,不仅有爱,还迸发着巨大的力量,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洋炮和洋枪,小米加步枪更赢来了民族的解放。”  

既是一次艺术实践,也是心灵的洗礼  

剧组从5月23日建组,直至首演,一直在紧张而有序地排练。演职人员绝大多数是沈阳大学的学生,他们都是非专业演员,表演功底薄弱,更从没登过这样的舞台。但这些都挡不住孩子们与主创人员对这部剧的热爱。学生们白天需要上文化课,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排练,所有专业老师便跟随学生们的时间调整作息,每天排练至深夜。没有专业的排练场就用大教室,没有演出经验就一遍遍练习。冯玉萍眼里的这些孩子们,“个个像小老虎一样,特别认真和可爱。”看着孩子们一遍遍摔打在舞台上,每天衣衫都能拧出水来,却无一人退缩,更没有一声抱怨,她的眼睛几度湿润。她欣慰地看到青年一代身上体现出的执着、刻苦、坚毅、向上的品质,这些正是冯玉萍作为艺术家、教育者对青年的期望。  

来自音乐与传媒学院的崔英一,是剧中留学生罗兰的扮演者。她说,在排练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冯老师一遍遍地帮她纠正细节。她自己也在不断揣摩角色,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被辅导员语重心长的话语和真诚付出所打动,知道了学校一直把他们的生命和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谈到这里,她感慨地说道“其实剧中的人物心情我能体会,刚刚得到学校封闭管理的消息时,自己也比较紧张,但是疫情当前,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添乱,后来看到学校学习、生活秩序井然,老师们对我们细致入微地关爱,让我觉得自己生在中国太幸福了!”  

经济学院的学生刘和礼则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加入剧组的。“当时海选的时候我被选中了,但排练的时间与上课的时间冲突,于是我就做一些场记和剧务的工作。”刘和礼说,能在大学时光中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太有意义了,虽然没参演,但作为剧组工作人员,也觉得很有成就感了。“尤其看到冯老师给大家作示范的时候,老艺术家的范儿真是不一样。”  

一部好戏,背后的故事同样精彩  

诗画音乐剧《镌·刻》从创意初起就得到了沈阳大学党委的高度重视,校党委书记苏文捷在常委会上做出指示,一定要举全校之力,统筹调配学校资源,全力支持该剧的创作排演。学校安排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学、法学、音乐学等专家、学者为剧本把关;召开师生座谈会为剧本创作提供故事素材;利用校园媒体发布海选公告;协调音乐与传媒学院、体育学院艺术类学生参与排演;宣传、教务、后勤、资产、场馆、保卫多部门联动为剧目排演提供后勤安全保障……每天工作至深夜,他们在;每次需要协调帮助,他们在;排练时间无论节假,他们在;排练也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他们在……一部扣人心弦的好戏,背后是数百人默默无闻地奉献,他们的名字永远不会出现在节目单上,但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镌·刻》排成精品,通过它把全校师生对党的热爱表达出来。  

当演出落下帷幕,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部音乐剧受到了现场嘉宾、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从这部剧看到了青年人的成长,看到了祖国的希望,看到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正在代代相传,感谢全体演职人员为沈阳的文化舞台上献上如此精彩的作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