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转型促发展 网站必博娱乐,必博BBO ######### -> 校园专题 -> 深化转型促发展 -> 正文

【兴学科 助转型】之十三:转型发展中快速成长的工业工程学科

   作者:    来源:   编辑:李怡竹    发布日期:2016-11-09     点击数:[]  

借转型发展东风促学科建设提质

转型发展中快速成长的工业工程学科

 

沈阳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经过近20年的发展建设,构建了以普通本科、国际合作办学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始终坚持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2010年获批工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为学校硕士示范专业。学科目前拥有一个沈阳市重点实验室,一个校级工程实训中心,五年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 

 

 

学科带头人

 

 

 

工业工程学科带头人董海,工学博士,教授,沈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兼任沈阳大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所长,沈阳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沈阳工业制造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兼职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工业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先进生产系统建模优化与控制、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流程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他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科技项目、辽宁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计划、沈阳市科技计划、沈阳市人才专项等20余项;在国际与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以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收录34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5部,专利2项,2013年获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打造学科特色培养应用型人才

工业工程学科依托装备制造综合自动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工业制造系统工程沈阳市重点实验室,坚持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突出“工程”特色,打破人才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有利于集聚放大传统优势,打造学科专业新特色。在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科依托省市两级科技平台,建立了校内工业工程实训中心,构建工业工程综合实验系统,建立以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的实验教学体系为主体,校外工程实践基地为依托,以研究生创新创业计划和科技创新活动为两翼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构建了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使职业资格认证中的部分核心课程贯穿于本领域课程体系之中。改革课程结构,设置模块化课程,使模块化课程涵盖职业资格认证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认证、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学科立足学校转型发展,构建了生产物流管理、人因工程、现代制造工程和现代经营管理四个研究方向,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综合应用制造工程、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等各学科领域技术,针对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科同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的实践基地协议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学科立足学校转型发展,不断探索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着力构建和谐有序、竞争向上的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优势互补且具有工科实践背景的师资队伍。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9人,“双师型”教师6人,校外兼职导师17名。 

近五年,学科团队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50余篇,申请专利12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20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市级课题30余项。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机床集团、北方重工、米其林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学科发表的部分论文、出版的部分专著和教材 

 

加强校内科研实训环境建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工业工程学科依托辽宁省装备制造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和沈阳工业制造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五年来已累计投入300万元构建开放式教学科研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 

依托省市两级科研平台,学科建立了沈阳大学工业工程实训中心,并结合本学科人才培养特点,大力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利用本实训中心,与企业联合开展创新基金项目,培养学生参加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工程实践类教学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为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顺利入驻企业提供相应的工程实训支撑。 

 

教师指导研究生开展工程实践能力训练 

 

教师指导研究生开展产品质量可靠性工程实践能力训练 

 

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学科积极与宝马、米其林、艾默生、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等十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实质性的联合培养机制,搭建了高水平的合作培养平台,探索“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校外兼职导师作用,聘请校外实践基地专家,组建专业化的导师团队,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导师考核评价机制。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反映职业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满足职业需要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大力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将行业组织、培养单位和个人职业发展要求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该领域与上述实践基地共培养研究生27人,培养期间学生直接参与校企合作项目5项,企业工程实践项目20余项。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使学生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极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同企业资深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研究生开展产品生产流程实践能力训练 

 

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科聘请国内外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以及企业资深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学术讲座,进行科技创新成果与创新文化展示;多措并举促进学术交流,构建开放的学术环境,营造学术氛围,拓展学术视野;鼓励研究生开展国内访学活动,支持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研究生教育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 

 

师生共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将培养社会和企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作为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构建以“教学—实践—创新—职业训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线,建立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合作共赢联合培养机制,既保证了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质量,又促进了学科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邀请企业深入介入,确定人才需求规格,参与人才选拔、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工程实践以及学位论文指导等工作,从培养机制上保证企业的参与度。大力开展研究生创新创业训练,与企业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基金项目,支持学生参与企业实际课题,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努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硕士点建设五年来,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五年来共有3人获国家奖学金,2人获辽宁省优秀研究生称号,2人获沈阳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5人获得全国性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奖项,现已毕业的27名研究生全部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9篇,所发学术论文均被EI收录;研究生就业率达到100%,其中部分毕业生就职于宝马、米其林、艾默生环境优化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中石油,北方重工集团、远大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 

 

研究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研究生获奖证书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工业工程学科将借学校深入推进转型发展的契机,继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努力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企业和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学科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促进学科快速发展,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分享到: